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Epiplema" pygmeata (Warren 1897) 小雙尾蛾
小雙尾蛾("Epiplema" pygmeata)是燕蛾科雙尾蛾亞科的成員,台灣的族群直到1997年才在陳永杰的論文研究裡被確認(然而由於陳的論文並未發表,因此作者會再查明這是否能算是正式紀錄),而小雙尾蛾這個中文名也是由陳永杰取的。該一中文名的由來是因為陳在論文裡為雙尾蛾屬(Epiplema)裡的pygmeata種群建立了一個新屬Microplema,然而由於該屬並未正式發表,乃無效名,因此該中文名目前並不適切。雖然如此,對於分布於在印澳區與東方區的雙尾蛾屬成員而言,"Epiplema"這一個屬名被認為並不適切(Holloway 1998; Sohn & Yen 2004),其理由之一是Epiplema的模式種是新熱帶區的種類。總之,過去學名與Epiplema有所牽扯的種類,未來的分類地位也許都還會有所變動。而筆者在此採用Holloway的觀點,使用"Epiplema"。
圖/文:施禮正
Dasyses sp.
Dasyses在分類上歸屬於蕈蛾科(Tineidae) Hapsiferinae,目前台灣尚未有本屬的正式紀錄。根據JPmoth上的照片與筆者觀察的結果,該屬蕈蛾的前翅有立起之鱗片,十分特別。右圖中的標本採於高雄市,在筆者過去就讀的學校裡頗為常見,然而牠卻是個目前台灣尚未記錄過的屬。至於這隻標本是何種類與台灣實際上有多少種Dasyses,仍有待未來的努力。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Achelura sanguifasciata 紅帶鉗尾斑蛾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Nemophora aurora Kozlov, 1997 直帶長角蛾
直帶長角蛾(Nemophora aurora)是一個直到1997才由Kozlov發表的種類,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直帶長角蛾在分類上歸屬於長角蛾科(Adelidae)裡的aurora種群,該種群目前僅知兩種:直帶長角蛾和肘帶長角蛾(N. uncella),而肘帶長角蛾目前也僅知分布於台灣。這兩種最大的區別在於由翅端向內數的第一條藍色帶是否有完整:直帶長角蛾完整而肘帶長角蛾斷開。Kozlov認為該種群與degeerella種群的親緣關係較近,並在文中說明了aurora的獨有衍徵。然而該特徵目前筆者仍無法明確的辨識,待筆者進一步檢視標本後會另外補充。這裡提供一個筆者區別的方式:aurora種群的成員比起台灣產degeerella種群的成員小型許多。直帶長角蛾似乎不是個少見的種類,在南部山區似乎都可以採到,中北部由於少去,無法得知詳細的資訊。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Nemophora fluorites 叉紋長角蛾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Tristrophis rectifascia 粗帶刺尾尺蛾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Aeolopetra lanyuensis
Aeolopetra lanyuensis是一個直到1996年才由顏聖紘老師發表的新種,其分類地位被歸屬於草螟科(Crambidae)蕨螟亞科(Musotiminae),目前僅知分佈於蘭嶼。A. lanyuensis是台灣產蕨螟中體型十分大型的種類,且沒有任何其他翅紋近似的類群。Aeolopetra過去被置放於野螟亞科(Pyraustinae)(Meyrick 1934),而該處理也一直被後來的學者所沿用。而顏老師(1997)提出另一個見解,他認為下列特徵為該屬與蕨螟亞科所共有的特徵:1頭部:下唇鬚和小顎鬚短,觸鬚側扁;2.翅:後翅後緣內切,前後翅外緣波浪狀;3.翅脈:前翅R2與R3+R4脈共柄;4.生殖器:爪狀突(uncus)較細長,顎形突(gnathos)向腹側前方延伸,陽莖的盲管(coecum)退化;5.聽器較為延長。然而,由於目前蕨螟亞科沒有適切的定義,也就是說,蕨螟亞科的鑑定無法藉由某幾個特徵達成,因此Aeolopetra的亞科級歸屬也許還會有變動。另外,目前該種也欠缺雌蟲的紀錄。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Glyphipterix virgata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Parapoynx fluctuosalis (Zeller, 1852) 波緣帶紋水螟
Glyphipterix lunaris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