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Phazaca sp. 島嶼尺緣雙尾蛾


島嶼齒緣雙尾蛾是台灣產燕蛾科(Uraniidae)雙尾蛾亞科(Epipleminae)中尚未被正式發表的種類,目前僅知產於蘭嶼。本種後翅有一塊醒目的白斑,且無尾凸,停棲時後翅前緣有顯著的白色緣毛。本種最早由陳永杰在1997年在論文研究裡所描述,使用的是王效岳1990與1991在蘭嶼所採獲的標本,目前副模標本存放於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然而論文尚未正式發表,因此該新種也未被正式承認。照片中的個體則是作者在2008年於蘭嶼採獲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Phazaca kosemponicola 甲仙雙尾蛾


甲仙雙尾蛾(Phazaca kosemponicola)被歸屬於燕蛾科(Uraniidae)雙尾蛾亞科(Epipleminae)的成員,目前僅知產於台灣。該種的前後翅皆是灰褐色底,前翅前緣有一U形紋,後緣有一半月斑。根據陳永杰 (1997)的研究結果,U形紋與半月斑可用於鑑定台灣產的三種Phazaca成員,其中,甲仙雙尾蛾的U形紋前端尖銳(黃色箭頭),半月斑達CuA1脈(橘色箭頭)。甲仙雙尾蛾種名中的kosempo-指的就是今日的甲仙,也是該種中文名之由來。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Choreutis basalis (Felder & Rogenhofer, 1875) 基紋桑舞蛾


基紋桑舞蛾(Choreutis basalis)是舞蛾科(Choreutidae)的成員,目前被歸屬於basalis種群,是一個廣泛分佈於東南亞與澳洲的種類。基紋桑舞蛾的前翅以黑色底為主,中央有一條以黃色為主的帶狀斑紋,最外緣有顏色較深的黃色斑;後翅是灰黑色底帶有黃斑,然而在Diakonoff 1986書裡的插圖並無黃斑。在臺灣已紀錄的舞蛾種類裡,共有兩種是basalis種群的成員:C. basalisC. xanthogramma。後者可藉由前翅中央黃色縱帶至翅緣間有另外兩條黃色斑(前者僅在翅緣有一條)與基紋桑舞蛾區分。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台灣產Europlema屬兩種介紹:E. desistaria, E. nivosaria


Europlema是燕蛾科(Uraniidae)雙尾蛾亞科(Epipleminae)的成員,目前在台灣共紀錄四種:E. conchiferata, E. desistaria, E. nivosaria, E. quadripunctata。這四種原先被置放於ErosiaEpiplema,而Holloway (1998)在婆羅洲蛾類誌建立了Europlema並將牠們處理為其成員。這四種皆由陳永杰(1997)首先紀錄,本文將介紹其中兩種:E. desistaria, E. nivosaria。黃邊雙尾蛾(E. desistaria,中文名修改自陳永杰1997年的論文)(圖A)主要分佈於東南亞一直到澳洲昆士蘭,是個廣泛分佈的種類。黃邊雙尾蛾的前翅CuA2脈以下區域皆為白色(圖A橘色箭頭),而白色與上方區域的連接線是弧月形,此為外形上可與其他近似種區別的特徵,然而依據生殖器鑑定是較為準確的方式(Holloway 1998)。雪白雙尾蛾(E. nivosaria)(圖B)主要分佈於東南亞,翅紋在該屬內十分特別,缺乏褐色斑紋,主要是白色。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Dysaethria erasaria (Christoph, 1881) 土雙尾蛾


土雙尾蛾 (Dysaethria erasaria)被歸屬於燕蛾科(Uraniidae)雙尾蛾亞科(Epipleminae),是一個廣部於東亞地區的物種。本種雙尾蛾的前翅大半部分為黃褐色(黃色箭頭),僅前翅臀角區有黑色、藍色、黃色與褐色的斑紋(橘色箭頭),前翅有兩條黃色線條由前翅前緣延伸至後緣(藍色箭頭),後翅的翅紋則較為複雜。本屬主要包含了過去Jans (1932)年所認定的雙尾蛾屬(Epiplema),而後由Holloway (1998)將其下的種類轉入本屬,這其中也包含了土雙尾蛾。本種似乎不是稀有的種類,常可看到各大貼圖區出現牠的身影。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Nymphicula yoshiyasui 吉安氏簑水螟


吉安氏簑水螟 (Nymphicula yoshiyasui)是草螟科(Crambidae)水螟亞科(Acentropinae)的成員,是由Agassiz在2002年發表的種類,其中種名yoshiyasui是Yoshiyasu的拉丁化,而Yoshiyasu指的是日本知名的鱗翅目分類學者吉安裕。本種是簑水螟屬裡較常被拍攝到的種類,前翅白色斑紋的分佈與後翅的五個黑色眼紋是鑑定特徵。雖然被歸屬於水螟亞科,但是簑水螟屬與地棲水螟屬(Paracymoriza)部分種類的幼蟲都是陸生的。目前筆者在北中南部皆採過吉安氏簑水螟,推測該種在台灣的分佈十分廣泛。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Soritia azurea 天藍狹翅螢斑蛾


天藍狹翅螢斑蛾 (Soritia azurea)是在2003年由顏老師發表的斑蛾科(Zygaenidae)螢斑蛾亞科(Chalcosiinae)新成員,目前僅知分佈於台灣且採集紀錄稀少。天藍狹翅螢斑蛾雌雄異型,雄蟲前翅黑色底有黃色斑塊,藍色的後翅是本種與其他同屬種類最大的不同,種名azurea指的就是後翅的藍色金屬光澤;雌蟲的前翅為黃色底,有黑色斑紋,後翅白色。根據顏老師的描述(2003),目前天藍狹翅螢斑蛾還沒有適當的種群可以放置。本種的模式標本採於屏東縣雙鬼湖一帶,而筆者則是於大漢山採獲。

圖/文:施禮正

Nemophora issikii 歪帶長角蛾 / 一色氏長角蛾


歪帶長角蛾 / 一色氏長角蛾 (Nemophora issikii)在分類上被歸類於長角蛾科(Adelidae),是由Kozlov於1997年發表的新種並被置放於hoeneella種群,目前僅知分佈於台灣的屏東山區,而筆者也是在與模式產地相同的山區採獲。本種的展翅長約2-3公分,在台灣產長角蛾裡屬於大型種類,雌性個體觸角基部2/3覆滿豎立之鱗片,前翅為褐色底,翅中央有一條黃色縱帶,翅端有紫色斑紋,然而目前此種尚未正式紀錄雄蟲。在台灣,除了歪帶長角蛾外,細帶長角蛾(N. aritai)也屬於本種群。由於本種的種名─issikii─是為了紀念採集者一色周知博士,因此筆者替本種取了另一個中文名:一色氏長角蛾。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Pryeria sinica 中華毛斑蛾


中華毛斑蛾(Pryeria sinica)在分類上被歸屬於斑蛾科(Zygaenidae),是台灣產斑蛾裡唯一屬於斑蛾亞科(Zygaeninae)的成員。中華毛斑蛾的前後翅均呈半透明,翅基黃色,腹部有許多較柔軟的長毛。在過去,中華毛斑蛾曾經被認為與榕蛾屬(Phauda)最為近緣,而後中華毛斑蛾被移入斑蛾科,榕蛾則是榕蛾科。毛斑蛾屬(Pryeria)全世界僅有一種,日本、中國等地皆有紀錄,而台灣則是直到1997年才由顏老師正式紀錄。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Nemophora askoldella 白帶長角蛾


白帶長角蛾(Nemophora askoldella)在分類上屬於長角蛾科(Adelidae)裡的askoldella種群,是前翅顏色與台灣產其它長角蛾全然不同的種類。白帶長角蛾的翅顏色以灰色為基色,翅中央有一條白色縱帶,往翅基方向還有一條黑色與一條淺褐色的縱帶與白色帶比鄰。全世界的長角蛾裡,共有五種被歸類於askoldella種群,該種群與其他種群的主要差異在於灰白色底的前翅。白帶長角蛾是該種群分布最廣的種類,日本、韓國、中國與俄羅斯皆有紀錄。根據筆者的採集紀錄,該種在台灣的分布海拔也許比較高,且數量不多。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Amphitorna purpureofascia 後凹角鉤蛾


後凹角鉤蛾(Amphitorna purpureofascia)被歸屬於鉤蛾科(Drepanidae)鉤蛾亞科(Drepaninae),目前僅知產於台灣。後凹角鉤蛾主要是紅褐色,前翅外緣微"鉤",有一橫紋貫穿前後翅中央(藍色箭頭),後翅臀角有一塊黑斑(未必明顯)(黃色箭頭),後翅的小凹角是最特別的特徵(紅色箭頭)。本種原本被置於Cyclura中,後來在1988年被井上博士轉入在的屬中。圖中個體產於南部山區。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Zusidava serratilinea 波帶白鉤蛾


波帶白鉤蛾屬(Zusidava)全世界共產三種,而台灣產有一種:波帶白鉤蛾(Zusidava serratilinea)。Z. serratilinea翅的顏色以白色為主,前後翅均具有多條由前緣連接到後緣的波浪狀黑色線條,後翅外緣尖出。 台灣產的波帶白鉤蛾原先被置於Leucodrepana下,然而井上(1988)認為Z. serratilineaZ. torticaria的生殖器較為相近,因此將之移入Zusidava中。Holloway (1998)認為婆羅洲產的種類都很少見,而Z. serratilinea發表時也僅有一隻模式標本,井上另外檢視的標本量也不多。筆者在南部山區曾有四次以上的採集紀錄,相信該種也許沒有想像中的少。

圖/文:施禮正

Auzatellodes arizanus (Wileman, 1911) 阿里山銀鉤蛾


銀鉤蛾屬(Auzatellodes)目前全世界已知共有三種,而台灣產有一種,即阿里山銀鉤蛾(Auzatellodes arizanus)。阿里山銀鉤蛾的前後翅底色為半透明且前翅頂端無鉤狀突出,前翅外緣中央突出,翅紋由波浪狀的黑褐色中、外與亞端線組成(紅色箭頭)。阿里山銀鉤蛾最早被置於透明鉤蛾/沙鉤蛾屬(Deroca)裡(Wileman 1911),而後被轉入Hyalospetra裡(Watson 1968)。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Epiplema" pygmeata (Warren 1897) 小雙尾蛾


小雙尾蛾("Epiplema" pygmeata)是燕蛾科雙尾蛾亞科的成員,台灣的族群直到1997年才在陳永杰的論文研究裡被確認(然而由於陳的論文並未發表,因此作者會再查明這是否能算是正式紀錄),而小雙尾蛾這個中文名也是由陳永杰取的。該一中文名的由來是因為陳在論文裡為雙尾蛾屬(Epiplema)裡的pygmeata種群建立了一個新屬Microplema,然而由於該屬並未正式發表,乃無效名,因此該中文名目前並不適切。雖然如此,對於分布於在印澳區與東方區的雙尾蛾屬成員而言,"Epiplema"這一個屬名被認為並不適切(Holloway 1998; Sohn & Yen 2004),其理由之一是Epiplema的模式種是新熱帶區的種類。總之,過去學名與Epiplema有所牽扯的種類,未來的分類地位也許都還會有所變動。而筆者在此採用Holloway的觀點,使用"Epiplema"。

圖/文:施禮正

Dasyses sp.


Dasyses在分類上歸屬於蕈蛾科(Tineidae) Hapsiferinae,目前台灣尚未有本屬的正式紀錄。根據JPmoth上的照片與筆者觀察的結果,該屬蕈蛾的前翅有立起之鱗片,十分特別。右圖中的標本採於高雄市,在筆者過去就讀的學校裡頗為常見,然而牠卻是個目前台灣尚未記錄過的屬。至於這隻標本是何種類與台灣實際上有多少種Dasyses,仍有待未來的努力。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Achelura sanguifasciata 紅帶鉗尾斑蛾


紅帶鉗尾斑蛾(Achelura sanguifasciata)又名紅帶薄翅斑蛾或雙紅帶斑蛾,在分類上被歸屬於斑蛾科(Zygaenidae)螢斑蛾亞科(Chalcosiinae),是一個直到1994年才由日本人堀江(Horie)發表的種類。紅帶鉗尾斑蛾是大型的斑蛾,底色為灰白色至灰黑色,翅脈為黑色,翅基有兩條縱向的弧形紅色條紋。紅帶鉗尾斑蛾在台灣無近似種,而A. bifasciata被堀江認為是與之最接近的種類。這種大型斑蛾目前推測每年只發生一次,出現月份主要為10-11,主要採集地皆為中北部山區,不是常見的種類。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Nemophora aurora Kozlov, 1997 直帶長角蛾


直帶長角蛾(Nemophora aurora)是一個直到1997才由Kozlov發表的種類,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直帶長角蛾在分類上歸屬於長角蛾科(Adelidae)裡的aurora種群,該種群目前僅知兩種:直帶長角蛾和肘帶長角蛾(N. uncella),而肘帶長角蛾目前也僅知分布於台灣。這兩種最大的區別在於由翅端向內數的第一條藍色帶是否有完整:直帶長角蛾完整而肘帶長角蛾斷開。Kozlov認為該種群與degeerella種群的親緣關係較近,並在文中說明了aurora的獨有衍徵。然而該特徵目前筆者仍無法明確的辨識,待筆者進一步檢視標本後會另外補充。這裡提供一個筆者區別的方式:aurora種群的成員比起台灣產degeerella種群的成員小型許多。直帶長角蛾似乎不是個少見的種類,在南部山區似乎都可以採到,中北部由於少去,無法得知詳細的資訊。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Nemophora fluorites 叉紋長角蛾


叉紋長角蛾(Nemophora fluorites)在台灣產的Nemophora屬裡並無相似的種類,該種的翅紋為黃色底(占大部分面積)搭配上藍色與黑色的條紋,條紋的形式十分特殊。另外,叉紋長角蛾有顯著的雌雄二型性,如右圖,上為雌成蟲,下為雄成蟲。該種目前已知分布於台灣、印度與越南,近似種為產在越南的N. tanakai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Tristrophis rectifascia 粗帶刺尾尺蛾


刺尾尺蛾屬(Tristrophis)在分類上被歸屬於尺蛾科(Geometridae)枝尺蛾亞科(Ennominae),在台灣目前僅記錄一種:粗帶刺尾尺蛾(Tristrophis rectifascia),是一個外型與尾尺蛾屬(Ourapteryx)十分近似的類群。粗帶刺尾尺蛾與台灣產其他尾尺蛾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其後翅外緣的短尾突有三個,而尾尺蛾僅有一至二個短尾突。Holloway (1993)認為該屬與尾尺蛾族(Ourapterygini)的關係較近,然而還需要更進一步探討,因此刺尾尺蛾屬目前的族級分類位置也許尚未明朗化,筆者將會進一步查詢各方資料。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Aeolopetra lanyuensis


Aeolopetra lanyuensis是一個直到1996年才由顏聖紘老師發表的新種,其分類地位被歸屬於草螟科(Crambidae)蕨螟亞科(Musotiminae),目前僅知分佈於蘭嶼。A. lanyuensis是台灣產蕨螟中體型十分大型的種類,且沒有任何其他翅紋近似的類群。Aeolopetra過去被置放於野螟亞科(Pyraustinae)(Meyrick 1934),而該處理也一直被後來的學者所沿用。而顏老師(1997)提出另一個見解,他認為下列特徵為該屬與蕨螟亞科所共有的特徵:1頭部:下唇鬚和小顎鬚短,觸鬚側扁;2.翅:後翅後緣內切,前後翅外緣波浪狀;3.翅脈:前翅R2與R3+R4脈共柄;4.生殖器:爪狀突(uncus)較細長,顎形突(gnathos)向腹側前方延伸,陽莖的盲管(coecum)退化;5.聽器較為延長。然而,由於目前蕨螟亞科沒有適切的定義,也就是說,蕨螟亞科的鑑定無法藉由某幾個特徵達成,因此Aeolopetra的亞科級歸屬也許還會有變動。另外,目前該種也欠缺雌蟲的紀錄。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Glyphipterix virgata


雕蛾科(Glyphipterigidae)雕蛾屬(Glyphipterix)melania種群在台灣一共有四種被歸屬其下,本文主角─G. virgata便是其中一員。G. virgata與另外三種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基部大型白斑的欠缺與臀緣的眼紋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Parapoynx fluctuosalis (Zeller, 1852) 波緣帶紋水螟


波緣帶紋水螟(Parapoynx fluctuosalis)是草螟科(Crambidae)水螟亞科(Acentropinae)下的一個成員,在台灣不算是常見的種類。根據Yoshiyasu (1992)和尤平等人(2002)的統計,帶紋水螟屬在台灣共記錄有六種。而波緣帶紋水螟的翅紋特別,容易與台灣產其他種類區分:該種具有許多斜紋,且前翅較尖。波緣帶紋水螟在日本、印度被視為水稻的害蟲,在夏威夷則是危害睡蓮。

圖/文:施禮正

Glyphipterix lunaris



Glyphipterix lunaris在分類上被歸類於雕翅蛾科(Glyphipterigidae),Arita和Heppner把該種放置於Glyphipterix下的gemmula種群。在台灣,一共有四種Glyphipterix被歸屬於該種群。這四種雕翅蛾的前翅亞基部都有一條由前翅前緣開始的弧形白色斑紋(紅色箭頭),而G. lunaris與另外三種的最大區別則是在前翅後緣近臀角處有乳黃色斑紋(紅色圓圈)。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Formozygaena shibatai 柴谷氏蓬萊斑蛾/黑緣黃斑蛾



Formozygaena是由Inoue(井上)博士在1987建立,該屬是台灣特有屬,目前僅知一種:柴谷氏蓬萊斑蛾 (F. shibatai)。 其中,學名裡的"Shibata",指的是提供標本的Shibata Y.。井上博士認為蓬萊斑蛾屬較近似於薄翅斑蛾屬,但是可由以下特徵區別兩個屬:1.舌較發達;2.後足脛節無短棘;3.前翅翅脈的R3,R4,R5共 柄,且柄短;4.M2和M3共短柄。柴谷氏蓬萊斑蛾(圖A、B)的外形與翅紋較近似於杜鵑斑蛾屬/紅斑蛾屬(Rhodopsona)(圖C),差別在於: 前者的翅端無一條具藍色金屬光澤的翅紋,而後者有(紅色箭頭);前者後翅的紅色區域未達後翅上緣,而後者有。柴谷氏蓬萊斑蛾以台灣懸鉤子為食草,依目前筆 者的採集經驗,該種在南部地區主要發生於9-10月。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Alloasteropetes olivacea Kishida & Machijima, 1994 岸田虎夜蛾


Alloasteropetes在分類上被歸屬於夜蛾科(Noctuidae)虎夜蛾亞科(Agaristinae),是1994年由Kishida(岸田)和Machijima(町島)所發表,目前全世界僅紀錄二種,台灣目前僅產一種:岸田虎夜蛾 (A. olivacea)。岸田和町島發表Alloasteropetes時,指定岸田虎夜蛾作為該屬的模式種,當時該屬僅知ㄧ種。2006年,Owada等人發表了該屬的第二種,產於廣東。岸田虎夜蛾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數量似乎不多,少有人分享於貼圖網頁。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Glyphipterix marinae



Glyphipterix在分類上被歸類於雕翅蛾科(Glyphipterigidae),在古北與東方區共有115種,目前台灣記錄有25種。台灣產的Glyphipterix成員分屬於13個種群,右圖所示的種類為G. marinae,屬於loricatella種群。台灣產loricatella種群的成員共有兩種,牠們都有下列的特徵:1.前翅近基部有一塊白色三角斑;2.前翅臀角有類似於眼紋的黑色斑點,白底加黑色橫條的斑紋(紅色箭頭)。G. marinae的底色為黑色,可與底色橘黃色的G. reikoae區分。近年台灣有關的分類研究主要是由Arita和Heppner完成,他們主要的研究成果於1992年刊登在Tropical Lepidoptera。不過在TaiBNET上的名錄,可能因為資料鍵入錯誤,因此必須以"Glyphipteris"搜尋才有結果。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Oberthueria formosibia 波花蠶蛾


Oberthueria在分類上被歸類於蠶蛾科 (Bombycidae),目前已紀錄四種,在台灣僅產一種:Oberthueria formosibia (波花蠶蛾)。該種的前翅與後翅外緣均成波浪狀,可用以區別其他台灣蠶蛾科成員。

圖/文:施禮正

Trisuloides caerulea


Trisuloides caerulea在分類上目前被放置在隆蛾科/毛眼夜蛾科 (Pantheidae)裡,台灣同屬種類共有四種,本種的後翅帶有藍色光澤,易於與其他種類區別。在1992年的名錄理,Sugi接受將隆蛾視為夜蛾科底下的一個亞科(Pantheinae),這個觀點也被王效岳老師與傅建明&左漢榮老師採用。然而,Kitching & Rawlins (1999)則接受隆蛾的科級地位,只是他們也懷疑隆蛾科的單系性。目前筆者尚未看到隆蛾科分類地位被提昇的原始文章,待檢視更多文獻後再與各位分享。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Syntomaula simulatella



Syntomaula屬於紋翅蛾科(Cosmopterigidae)的一員,目前全世界已知該屬約四種(Species 2000),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台灣目前僅紀錄一種:S. simulatella。該種的翅紋與草潛蛾科裡的篩蛾屬(Ethmia)相似,我們可藉由以下特徵區別兩者:1.篩蛾的前翅前端較平且寬,S. simulatella前翅前端則較尖且窄;2.篩蛾的下唇鬚不如S. simulatella發達。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台灣產Aeolanthes屬種類



根據Taibnet上的名錄顯示,台灣產Aeolanthes屬成員共紀錄兩種:寬翅楝蛾(A. brochias)和紅端楝蛾( A. erythrantis)Aeolanthes在分類上的高階位置變動很大,Kanazawa(1992)將此屬置於織蛾科中,而目前則是被移入草潛蛾科(Elachistidae) Stenomatinae中(Hodges 1998)。右上圖標本是寬翅楝蛾,Moriuti的文章裡列舉了泰國幾種近似的種類,寬翅楝蛾與其他種類翅紋上最大的差異在於黑斑的發達程度(紅色箭頭)。紅端楝蛾則因筆者目前尚未找到相關資料,因此暫時不在此說明。右下圖是目前身分不明的A. sp.,此種與香港種類的停棲方式與翅紋均十分相似。

圖/文:施禮正

Holocryptis nymphula


Holocryptis屬於夜蛾科(Noctuidae),是個全世界已隻約十餘種的小屬,台灣該屬目前僅紀錄一種:H. nymphula。該屬部分成員(其他種類因沒有看到生態照,因此難以斷定)有著與其他夜蛾十分不同的停棲方式與折翅行為:前後翅攤平,頭部藏於下方,前翅下方折起。而這些特徵,讓牠們看起來與燕蛾科的雙尾蛾亞科成員十分相像。筆者第一次看到本種時,也一度誤以為這是雙尾蛾。H. nymphula似乎很少出現在台灣的各大討論區,目前筆者僅看到嘎嘎昆蟲網有放上照片,不過,該種目前在該網頁中被錯置於雙尾蛾亞科裡。

圖/文:施禮正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Nemophora sakaii (Matsumura 1931) 鑲黃帶長角蛾


在TaiBNET的名錄裡,台灣產的Nemophora成員僅有九種,右圖中種類是該屬的其中一個成員:N. sakaii Matsumura 1931。然而這個名字完全沒有出現在TaiBNET的名錄裡,而是出現在王效岳老師認識台灣的昆蟲20一書中,這是怎麼回事呢?在1992年Heppner編寫的長角蛾名錄裡,台灣共有兩屬11種,然而這11種裡僅有三種確定其學名。Kozlov(?)在1997年的研究裡,有關台灣的長角蛾新種共有6種(根據TaiBNET和認識台灣的昆蟲20推測,筆者尚未取得該篇文章)。因此,TaiBNET上的九種推測是依此而來。但是,在「認識台灣的昆蟲20」卻出現了6種已發表但未出現在Heppner編寫之名錄裡的種類,N. sakaii便是其中之ㄧ。鑲黃帶長角蛾在Matsumura(1931)的研究裡被置於Nemotois下,而後該屬被視為Nemophora之同物異名,因此現用組合名成為"Nemophora sakaii"。
圖/文:施禮正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Hyposidra leucomela 白條黯鉤尺蛾



Hyposidra歸屬於尺蛾科(Geometridae)枝尺蛾亞科(Ennominae) Boarmiini族,目前在台灣目前已記錄有四種,其中白條黯鉤尺蛾(Hyposidra leucomela)僅產於蘭嶼。白條黯鉤尺蛾的翅紋底色為黑色,搭配上白色條紋,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台灣無翅紋與之近似的種類。婆羅洲蛾類誌中Holloway則提到H. picaria的雄性生殖器與白條黯鉤尺蛾近似,而翅紋也是以近黑色底搭配白色條紋為主。右圖A為雄性個體,B為雌性個體,C為趨光而來個體的生態照。

圖/文:施禮正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Cyclodes omma 眸夜蛾


Cyclodes在台灣僅產一種:眸夜蛾 (Cyclodes omma)。第一眼看到眸夜蛾,很多人都會被其前後翅斑斕的翅紋與前翅的眼紋所吸引。台灣產的夜蛾裡有許多種類在前翅都會有眼紋,但是相較之下,眸夜蛾的眼文較靠近翅基,可輕易與其他有眼紋的夜蛾區別。另外,目前在TaiBNET和Species 2000的資料庫裡,眸夜蛾都被置放於夜蛾科中。但是近幾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夜蛾科並非一個單系群,因此眸夜蛾的科級地位,在未來應該還會有所變動。

圖/文:施禮正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Lysipatha diaxantha Meyrick, 1932


Lysipatha屬於折角蛾科(Lecithoceridae),臺灣目前已記錄兩種:L. diaxanthaL. zonosphaera。在1992年的名錄僅紀錄該屬,作者沒有說明台灣產何種。根據TaiBNET的資料,這兩種最早是由Meyrick(1932)所記錄,且都為台灣特有種。然而,L. zonosphaera卻未出現在Species 2000和LepIdex所提供的資料庫裡,因此該種是否被同物異名化或是有其他變革仍有待進一步查證。L. diaxantha則是一個偶而出現在各大貼圖討論區的種類,但是在進一步比對後,筆者發現該種前後赤翅紋似乎差異很大,因此懷疑是否都為同一種。然而,在比對過不同型翅紋的生殖器後,筆者發現不同翅紋的個體之生殖器無顯著差異。因此筆者認為:L. diaxantha翅上的黃斑有一定的變異。筆者過去曾在朽木中發現該種的蛹,推測其幼生期應該是生活於朽木之中。

圖/文:施禮正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Harmaclona robinsoni Davis, 1998 羅賓森氏聰蕈蛾


Harmacloninae被歸屬於蕈蛾科(Tineidae),是一個直到1998年才由Davis建立的亞科。HarmaclonaMicrerethista是該亞科下唯二的成員,兩屬下各有11種。Harmaclona主要分布於南亞(2種)、非洲(5種)與美洲(4種),而此一分布模式正好與生物地理上的"岡瓦那大陸分布型"吻合。南亞產的兩種分別是H. tephrantha和羅賓森氏聰蕈蛾(H. robinsoni),台灣過去已記錄的種類是前者,然而筆者採獲種類(右圖)在比對生殖器後確認是羅賓森氏聰蕈蛾。根據Davis (1998)的研究,翅紋不是區別南亞產兩種的好特徵,雄性與雌性生殖器則可以用以鑑別這兩種。除了右邊這隻個體,廖士睿與劉耀鴻(2008)在北部採獲另外兩隻個體,其中一隻根據初步鑑定應為Micrerethista,然而其確切種類將在進一步確認之後再另做介紹。

圖/文:施禮正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台灣產Alampla屬成員


Alampla屬於蜂蛾科(Immidae),該屬台灣僅紀錄兩種:A. arcifragaA. palaeodes。Immidae的中文譯名很多,除了蜂蛾科外,尚有擬夜蛾科、奇蛾科等兩個名字。Alampla的模式種是A. palaeodes,也就是右上圖所示標本。A. palaeodes的學名在台灣許多網頁的資料可以查詢到另外兩版本:A. phalaeodesA. oalaeodes。前者的錯誤起源應該來自於王效岳(2000)的圖鑑,後者則是TaibNET上提供的名錄。A. palaeodes (右上圖)和A. arcifraga (右下圖)的辨別十分容易:前者無白斑,有藍色翅紋;後者前翅有白斑,無藍色翅紋。

PS.感謝自然觀察攝影中心的JAY糾正拼字上的錯誤

圖/文:施禮正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Hieromantis kurokoi 黑子點展足蛾


點展足蛾屬(Hieromantis)屬於展足蛾科(Stathmopodidae),是一個台灣未有正式紀錄的類群。該屬在大陸與日本均是十分晚近才被發現:日本是在1988年才有該屬成員的正式紀錄,而大陸則是直到2002年才被記錄。黑子點展足蛾的翅紋特別,前翅後緣近翅基處有一排黑色眼紋,在台灣沒有任何近似種。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Ashinaga longimana Matsumura, 1929 長腳大織蛾


Ashinaga是一個被歸類於織蛾科(Oecopdoridae)的單種屬,目前全世界僅紀錄長腳大織蛾(A. longimana)一種。長腳大織蛾過去被認為是台灣特有種,但是根據Lvovsky (2008)的研究,泰國也產有此種織蛾。由於其巨大且奇特的外型,該種一開始被Matsumura (1929)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科─Ashinagaidae,爾後,多位學者將之置放於織蛾科中,並視Ashinagaidae為其中幾個亞科的同物異名。Gaede (1939)首先將Ashinagaidae視為Chimabachinae的同物異名,爾後,Hodges (1999)將之轉為Stathmopodinae的同物異名,而Lvovsky (2008)則是支持Gaede的看法。根據Lvovsky (2008),與長腳大織蛾最接近的屬是Lactistica,而台灣目前尚未有Lactistica的紀錄

圖/文:施禮正

Oligophlebiella polishana Strand, 1916

Oligophlebiella是一個單種屬,由Strand所建立。在Heppner & Duckworth (1981)的研究裡,兩位作者認為該屬的族(Tribe)級地位不明,而Arita & Gorbunov (1998)在之後的研究裡,將該屬置於Tinthiini, Tinthiinae下。該屬的成員為:O. polishana,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而該種學名中的polisha即今日的埔里,也是該種選模標本的採集地。Arita & Gorbunov研究裡的選模和副選模標本皆為雌性個體,而在他們2001的研究裡也提及未有任何新的標本被採獲以提供檢視(但是他們的研究裡卻說該種產於台灣的南投、嘉義、桃園與台北縣,該資訊是從何而來?)。很幸運地,筆者在2007年與廖士睿、劉耀鴻於台灣南部山區採獲一對個體,而右圖中的雄性標本,也許是該種雄性個體的首度曝光。此種透翅蛾可由幾個特徵鑑識:1.前翅全黑,前翅末端有不明顯白色條紋;2.腹部黃斑的分佈形式。

圖/文:施禮正

Lamprystica purpurata Meyrick, 1914


Lamprystica屬於織蛾科(Oecophoridae),台灣僅產一種:L. purpurata。該種是台灣特有種,黑色的觸角前端有一小段為白色,但未達頂端;前翅上有一黃色條紋由翅基延伸至中央。台灣無近似種,辨識容易。

圖/文:施禮正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Warreniplema fumicosta L紋雙尾蛾

Warreniplema這一個名字是由Holloway(1998)建立,目前已知該屬下包含三個種以及一個未描述種(Holloway 1998)。台灣僅產一種,即L紋雙尾蛾。該種雙尾蛾停棲時會將前翅捲起成棍棒狀,後翅臀區則會往腹部收起,十分獨特。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Thysanoidma octalis 八點纓翅水螟


纓翅水螟屬(Thysanoidma)全世界共記錄兩種:T. octalisT. stellata,而台灣產的為前者:八點纓翅水螟。根據顏老師(1997)的論文研究指出,該屬成員的標本在博物館的收藏量有限,是個不常見的類群。這與筆者的採集記錄相符,該屬標本筆者目前採過三次,其中兩隻是八點纓翅水螟,分別在南部山區2200m與750m處採獲。根據其採集地點附近的環境來看,該種水螟的幼生期可能為陸棲性,但此推測仍有待進一步證實。

圖/文:施禮正

Balataea taiwana 臺灣細竹斑蛾/狹翅透斑蛾


細竹斑蛾屬(Balataea)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的中國、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地,目前全世界共記錄有7種,台灣僅產一種(Owada & Inada 2005)。截至目前為止,各家學者對該屬的分類地位提出過三種說法:1.細竹斑蛾為禾斑蛾(Artona)下的一個亞屬(Alberti 1954, Tarmann 1992, Efetov & Tarmann 1995);2.細竹斑蛾並非一個屬級或亞屬級單位(Inoue 1982); 3. 細竹斑蛾為一獨立屬(Owada & Inada 2005)。目前在TaiBNET的資料庫上的學名採納第三種建議,將細竹斑蛾屬視為一獨立屬。至於台灣產的臺灣細竹斑蛾,過去曾被Tarmann (1992)視為"Artona" gracilis的一個亞種。後來在Owada和Inada(2005)的研究裡,該種被處理為一個獨立種,而TaiBNET的亦採納該建議。臺灣細竹斑蛾是不算常見的種類。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Synanthedon auritincta (Wileman & South, 1918)


透翅蛾科(Sesiidae)是一類十分特殊的蛾,長久以來其外型都被認為是模仿蜂類。由於透翅蛾為日行性且不甚趨光,因此不易採獲或被拍攝。根據Taibnet上的資料,目前台灣已發現38種透翅蛾。其中,Synanthedon這一屬台灣產兩種:S. auritinctaS. mushana。兩種的差異在於:前者的觸角無白點,後者有;前者前翅亞外緣透窗部分較後者小。由於Arita (1991)的研究僅顯示黑白照片,因此難以比較更多外部的特徵。台灣晚近的透翅蛾研究主要由Arita完成。

圖/文:施禮正

Xestocasis iostrota (Meyrick, 1910)

Xestocasis屬於紋翅蛾科(Cosmopterigidae),該屬在Species 2000提供的名錄裡共有9種,在台灣目前僅紀錄1種。X. iostrota的翅紋與許多織蛾科成員相似,然而其白色線條的分布獨特,因此不難藉由翅紋鑑別。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Spatulignatha olaxana Wu, 1994 花匙唇祝蛾/花匙唇折角蛾


匙唇祝蛾(Spatulignatha)屬於折角蛾科(Lecithoceridae) (大陸譯為祝蛾科) 折角蛾亞科(Lecithocerinae),目前台灣記錄有兩種。本文將介紹其中一種:花匙唇折角蛾(S. olaxana)。武春生老師(1994)在中國動物誌中記錄了台灣產有花匙唇折角蛾。2000年,Park對台灣產折角蛾亞科的研究裡,也記錄了花匙唇折角蛾與另一個當時的新紀錄種S. idiogena。 花匙唇折角蛾可藉由以下特徵鑑定:1.黑色的觸角;2.前翅翅端的大塊黑斑;3.前翅中室有一個黑色圓形斑紋。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Dichomeris bucinaria 藍紋棕旋蛾



棕旋蛾屬(Dichomeris)屬於旋蛾科 / 麥蛾科(Gelechiidae)在台灣共紀錄有32種,該屬近期在台灣的分類研究主要由Park(1995, 1996)完成。D. bucinaria是一個晚近才由Park所發表的新種。Park在1996年的研究裡指出,D. bucinaria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種類,其生殖器與翅紋皆與目前已知的所有棕旋蛾不同,尚未有合適的總群可以置放該種。由於沒有相似種類,因此該種識別容易,尤其是前翅上三個藍色圓圈型斑紋是很好的鑑別特徵。D. bucinaria的種小名源自拉丁文"bucina",意思是彎曲的喇叭,指的是雌性腹部第八節背方一個喇叭狀的構造。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Pentateucha inouei 井上氏絨毛天蛾

在1997年以前的文獻裡(例:Riotte 1970,Nakamura 1975,Chang 1989),台灣產的絨毛天蛾都被鑑定為P. curiosa 。然而,Kitching等人(1997)認為台灣產的"P. curiosa"應為一個新種,並命名為P. inouei。井上氏絨毛天蛾的外觀與一般天蛾十分不同:井上氏絨毛天蛾停棲時會將翅擺成覆瓦狀,有如山脊,與舟蛾相似,而一般天蛾都會擺成平鋪狀;井上氏絨毛天蛾的腹部覆蓋許多柔軟的長毛狀鱗片,而一般天蛾則無。台灣無近似於該種的種類,主要分布在全台中低海拔。林政行老師(2000)曾針對其幼蟲生活史進行研究,結果發表於中華昆蟲(現台灣昆蟲)。

圖/文:施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