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Trisuloides taiwana Sugi, 1976 臺灣后夜蛾


臺灣后夜蛾(Trisuloides taiwana)是夜蛾科(Noctuidae)隆蛾亞科/毛眼夜蛾亞科(Pantheinae)的成員,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本種前翅翅紋斑雜,主要以白色、黃褐色與黑褐色交雜為底色,亞外緣有有一波浪狀黑帶,黑帶中央散有銀白色鱗片,黑帶靠基部有一條白線,白線靠基部處緊鄰一條黑線,不分個體中室前方有明顯白色斑,中室前端有橫脈上有一條黑線,近基部1/3處有一條波浪狀白線;後翅基部為黃色,外緣與內緣為黑色。后夜蛾屬(Trisuloides)在台灣一共紀錄4種,本種與后夜蛾(T. sericea)最為相似,但可藉由以下特徵區別:1.前者黑帶近頂角的第一尖凸與第二尖凸約等長,但後者第二尖凸短於第一尖凸;2.前者前翅外緣緣毛黑白分明,後者則無;3.前者後翅基部黃色面積較大,後者則是基部仍有一大片黑色長毛。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Tyspanodes striata (Butler, 1879) 橙黑紋野螟


橙黑紋野螟(Tyspanodes striata)是草螟科(Crambidae)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的成員,分布於中國、台灣、日本與韓國。本種的前翅為橘紅色底,有多條黑斑;後翅為淡橘色底,外緣有一條黑色帶,中央有中斷。黑紋野螟屬(Tyspanodes)全世界共紀錄約25種,主要分布於東洋區;在台灣共紀錄兩種,另一種是黃黑紋野螟(T. hypsalis),前翅底色為白色至淡黃色,後翅底色為黑與白,故兩種十分容易區別。橙黑紋野螟原本被Butler發表於Astura屬下,而後被Hampson於1898年轉入Tyspanodes。本種是中低海拔的常見物種,全島皆能發現。

A Brief Introduction

Tyspanodes striata represents one of two Tyspanodes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aiwan and coud be easily identified by the orange ground colour from the other species.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Palpita hypohomalia Inoue, 1996 彎囊絹鬚野螟



彎囊絹鬚野螟(Palpita hypohomalia)是草螟科(Crambidae)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的成員,分布於中國(河南、貴州)與台灣。本種的前翅為白色底,前緣為橘黃色,外緣有一排黃褐色點,亞外緣有一條黃褐色斑組成的線條,該線條在中央處強烈彎曲,中室前端上下方各有一塊外黑內橘黃的斑紋,中室中央上方則有一塊三角形外黑內橘黃的斑紋;後翅亦為白色底,外緣有一排黃褐色點,亞外緣有一條中央強烈彎曲的黑線,中室前端有一個黑圈。絹鬚野螟屬(Palpita)分布十分廣泛,Inoue在1996年發表了台灣產本屬種類的研究。彎囊絹鬚野螟便是在當時被首次報導的種類,當時該種僅知產於台灣,因此TaiBNET也沿用當時資料將本種列為特有種。然而在Zhang & Li於2005年的研究中,彎囊絹鬚野螟也被發現產於大陸,因此以不能算是特有種。本種在臺灣還有另外3個近似種,分別是P. annuliferP. homaliaP. candidata,彼此之間必須藉由解剖才能明確鑑定。圖中個體採自東眼山,2013年9月。

A Brief Introduction

Palpita hypohomalia represents a species of Palpita in Taiwan and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ongly curved gray line outside the cell. Originally, Palpita hypohomalia was an endemic species described by Inoue (1996) until the Zhang & Lis' study (2005) which reported that it is also distributed in China.

References
Inoue H, 1996. Revision of the genus Palpita Hübner (Crambidae: Pyraustinae) from the Eastern Palaearctic, Oriental and Australian Region. Part 1. Tinea 15 (1): 12-46.
李后魂、任應黨、張丹丹、杜喜翠、李衛春和尤平,2009。河南昆蟲誌:鱗翅目:螟蛾總科。440頁。北京:科學出版社。(P.280)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Spoladea recurvalis (Fabricius, 1775) 甜菜白帶野螟



甜菜白帶野螟/甜菜青野螟(Spoladea recurvalis)是草螟科(Crambidae)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由於能危害多種作物,因此也隨著人類活動分布在全世界。本種的前翅為褐色帶有綠色金屬光澤,中央有兩條白色帶,近翅基隱約有一條白線,外緣緣毛有兩搓白毛;後翅黑褐色底帶有綠色金屬光澤,中央有一條白色帶。青野螟屬(Spoladea)全世界共紀錄少於10種,東南亞則紀錄三種,本種外的另外兩種各自侷限分布於新幾內亞與夏威夷。甜菜白帶野螟是青野螟屬的模式種,在台灣無近似種,平地至中海拔山區皆可見。

A Brief Introduction

Spoladea recurvalis, as the type species of Spoladea, represents the only species of Spoladea in Taiwan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unique wing pattern.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Diplopseustis perieresalis (Walker, 1859) 裂緣野螟



裂緣野螟(Diplopseustis perieresalis)被歸屬於草螟科(Crambidae)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廣泛分布於中國、台灣、日本、馬來西亞、印尼、婆羅洲、印度、斯里蘭卡、斐濟、澳洲與紐西蘭。本種的前翅為黑褐色與黃褐色交雜,外緣近頂角1/3處凹入,亞外緣有一條白線,前緣有兩個白點,中室前端與近基部1/3各有一黑點;後翅為黃褐色底,靠外緣為黑褐色,中央有兩塊黑斑。緣野螟屬全世界共紀錄九種,分布於古北區、東洋區與澳洲區,在台灣僅紀錄一種。Meyrick在1884年根據Butler在1881年發表的Cymoriza minima為模式種建立了本屬,但是後來Hampson(1896)發現Walker在1859年發表的Ambia perieresalisC. minima為同一種,因此他根據命名優先權將D. minima重新組合為D. perieresalis,即現在所使用的學名。裂緣野螟前翅外緣的凹入與後翅的翅紋很特殊,不易辨認錯誤。

A Brief Introduction

Diplopseustis perieresalis represents the only species of Diplopseustis in Taiwan and could be identified by the concave of forewing and hindwing pattern.

Euproctis taiwana (Shiraki, 1913) 台灣黃毒蛾

台灣黃毒蛾(Euproctis taiwana),是前農林業重要害蟲之一,由日本的昆蟲學者素木得一根據台灣所採集到的標本發表,然毒蛾屬因為成蟲翅膀鱗片極易磨損,也引此歷史上出現許許多多錯誤鑑定。本種一直被認為僅有黃色前翅一型,但是根據飼養紀錄,本種亦具有黑褐色前翅的型態,且雌雄成蟲均會發生。本種的主要特徵在前翅具有明顯的白色弧形外線與中線(雌雄均具有)。本種目前的分類地位極為混亂,不論是屬名或是種小名都有待釐清。

圖/文:MLSR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Tiracola plagiata (Fabricius, 1857) 掌夜蛾


掌夜蛾(Tiracola plagiata)是夜蛾科(Noctuidae)盜夜蛾亞科(Hadeninae)的成員,廣泛分布於印度、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中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東加、新幾內亞與澳洲等地。本種的前翅背面為黃褐色底,散布黑點,外緣有一排外黑內紅褐色點,亞外緣有一條黑線,外線有一排黑點,中室前端的腎紋為黑色,與前緣的黑斑形成一近似於三角形的斑,基部1/4處有一條黑色波狀線,後翅腹面為黃褐色底,散布黑點,中央為桃紅色;後翅背面為黑褐色底,緣毛為黃褐色,外緣有一排黑點,前緣為黃褐色,中央有一塊透明區域,腹面為黃褐色底,散布黑點,頂角為桃紅色,中央有一塊透明區域。掌夜蛾屬(Tiracola)台灣共產兩種:本種與T. aureata。在過去,台灣產的掌夜蛾一直都被認為是T. aureata且只有該種,直到Ronkay 1997-2002年在台研究期間檢視相關標本後發現台灣亦產T. plagiata,但他卻沒有檢視到任何產自本島的T. aureata,因此本種在台灣的分布便成了一個謎(傅和左,2002)。T. aureata直到2009年才被傅建明與徐渙之紀錄於「綠島的蛾」一書,而目前也僅知蘭嶼與綠島有該種的分布。T. plagiataT. aureata的翅紋十分類似,目前除了依產地區分外無法從外形區別。

A Brief Introduction

Tiracola in Taiwan island is traditionally misidentified as T. aureata until Ronkay examined many specimen from Taiwan (Fu & Tzuoo, 2002). He found no specimen of T. aureata but T. plagiata. The true T. aureata is reported to be distributed in Green island and Ochid island by Fu & Hsu (2009). Wing pattern of T. plagiata is so similar to T. aureata that collection locality and genitalia are reliable characters to identify it.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Rhagastis binoculata Matsumura, 1909 雙斑白肩天蛾



雙斑白肩天蛾(Rhagastis binoculata) 是天蛾科(Sphingidae)長喙天蛾亞科(Macroglossinae)長喙天蛾族(Macroglossini)的成員,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本種的前翅背面為墨綠色底,外緣有一灰褐色帶,中央凸起,靠臀角有三個鋸齒,亞外緣有黃褐色區域,距翅基2/3處有多條短黑線,中室有一黑點,距翅基1/3處有一條膝狀黑線,翅基顏色較深,腹面為紅褐色底,佈滿細黑紋,外緣有黑色波狀帶,中央凸起延伸至翅中央,亞外緣有一排黑點,中央有一條黑線,翅基為黑色;後翅背面為黑褐色底,有一條橘帶,腹面為紅褐色底,佈滿細黑紋,外緣有黑色波狀帶,中央凸起延伸至翅中央,亞外緣有一排黑點,中央有一條黑線。本屬的相關介紹請見台灣白肩天蛾一文,本種與其他種類最大的不同點在於:1.本種前翅頂角有一個黑斑;2.本種的黑斑較發達,且較凌亂;3.本種亞外緣的黃褐色區域被外緣的灰褐色帶延伸切成兩邊,故名雙斑。

A Brief Introduction

Rhagastis binoculata represents the only endemic species of Rhagastis in Taiwan and could be identified by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1. black marking on apical region of forewing; 2. the pattern of dark lines on fore wing; 3. two parts of yellow-brownish markings on forwing.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Ambulyx ochracea Butler, 1885 鷹翅天蛾



鷹翅天蛾/裂斑鷹翅天蛾(Ambulyx ochracea)被歸屬於天蛾科(Sphingidae)目天蛾亞科(Smerinthinae)鷹翅天蛾族(Ambulycini),廣泛分布於尼泊爾、印度、錫金、中國中部與南部、韓國、日本、台灣、泰國與越南等地。本種的前翅為黃褐色底,外緣有一塊弧形褐色斑,近臀角處有黑色斑,中室前端有一黑點,中央有一條褐色帶,靠前緣處明顯較粗,近翅基處靠前緣與後緣各有一塊黑斑,其中靠後緣的黑斑在外緣方向有一個缺口,故名為裂斑;後翅亦為黃褐色底,中央為粉紅色,外緣有一塊褐色帶,中央有一條黑色線條。鷹翅天蛾屬在台灣一共紀錄有6種,形狀尖銳的前翅是該屬的特色,鷹翅天蛾與其他同屬種類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翅基靠後緣有缺口的圓形黑斑。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Acleris yasutoshii Kawabe, 1985 村川氏長翅捲蛾



村川氏長翅捲蛾(Acleris yasutoshii)是捲蛾科(Tortricidae)捲蛾亞科(Tortricinae)捲蛾族(Torticini)的成員,目前僅知分佈於台灣。本種的前翅前緣中央凹入,頂角凸出,底色為紅褐色,外緣與後緣為黑色,前翅有多排小白點,基部有多條淡黑褐色細紋;後翅頂角凸出,底色為黃褐色,有多條淡黑色粗紋,尤其在外緣較密集。根據Kawabe的原始描述,本種的翅紋十分特殊,可輕易與其他同屬種類區別。然而筆者查閱文獻後,發現有許多種類與村川氏長翅捲蛾不論是翅形與翅紋皆十分相似,僅有生殖器有所不同。本圖中的個體為雌性個體,與其他種類最大的差異在於圓形放射狀的signum與細長的corpus bursa。本種目前在台灣沒有近似種。

A Brief Introduction

Acleris yasutoshii represents a very unique species of Acleri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wing pattern and shape of forewing which are described by Kawabe (1985). However, after examination more references, species with similar wing pattern exist and I conclude that genitalia characters are more reliable for identification.